很多人以为,只有到老的走不动了,才需要为我们的血管操心,殊不知,血管斑块变大,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。
再加上环境越来越糟糕、吃得越来越不健康、运动得越来越少,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。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,用的时间长了,管道内壁就要结垢、生锈,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。血液中的“水垢”是指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,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,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。久而久之,使血管壁弹力下降,血液流动受阻,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、脑血管疾病。

健康的血管,一定是富有弹性的、光滑的、畅通的,但冬季是心脑血管的“魔鬼季节”。除了控制饮食,我们该如何改善血管健康?
坚果是年货中的“重头戏”,每天吃上一小把,也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好帮手。
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可以减少胆固醇,降低心脏病风险,又有维生素E,能辅助抗衰老,增强体质。
松仁富含油酸和亚麻酸,可以辅助降血压、防止动脉硬化、改善胆固醇升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。
富含Ω-3不饱和脂肪酸,也有助于清除血管内的氧化胆固醇,减少斑块的形成。
花生、杏仁、核桃等坚果中富含精氨酸,是合成一氧化氮的原材料,也能保护血管、心脏健康。
不同的坚果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,可以换着食用。食用坚果时,不仅要细嚼慢咽,还得控制好量,一天一把即可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机体的退化,一些营养素的合成会越来越少,新陈代谢功能会逐渐减弱,对心脏、血管、内脏器官等整个机体都会产生影响。
抗氧化物是血管的“保护剂”,它能保护血管内皮免受自由基的攻击,也能减少坏胆固醇的氧化,预防血小板凝集,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。
花青素、白藜芦醇、VC、VE、胡萝卜素、番茄红素,以及辛、硒等微量元素,都是很好的抗氧化物。
一氧化氮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,可以改善供血,加快血流,预防血栓。
但40岁后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,是引发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脑血栓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,可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。
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,可以溶解血液中的脂肪,并随着血液循环被代谢掉,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。如:木耳、鸡蛋、大豆、纳豆、鱼油都富含卵磷脂。

维生素P能增加细胞之间的粘附力,提高毛细血管弹性,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渗透性,辅助保护血管内皮,防止微血管破裂、出血。如:橙子、柠檬、紫甘蓝、荞麦等。
运动锻炼,是改善下肢循环及整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方式,建议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。踮脚,对改善下肢循环有非常好的作用。
踮脚时,一方面,小腿肌肉会有规律地收缩、舒张,可以刺激血管得到放松,预防静脉曲张;另一方面,踮脚时可以使心肌获得更多的氧气,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,增加血流速度,从而改善血液循环。每次可走50步,以舒适轻松为宜。
|